首页

女主女s收奴手机版

时间:2025-05-24 02:21:49 作者:文博会开启第三个十年 看文化与科技在这里相映生辉 浏览量:48886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单鹏)四川报业博物馆20日在成都开馆,即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川报业博物馆在成都开馆。(单鹏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观众在四川报业博物馆参观。 (单鹏 摄)

  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巴蜀大地的报业发展历程。从展览可知,近代四川报业的发端与宣传维新思想有着很大关联。1897年,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在重庆创办,这份报纸由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创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1898年,宋育仁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是成都近代第一报,也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898年,四川近代第一家日报《渝州新闻》创办,同样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

  进入20世纪,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算学报》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川报》《新四川日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等关注时政、社会的新闻报刊。1922年,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人声》,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这些报刊被称作“长征红报”。

  抗战开始后,四川报纸数量极大增长,集中为抗战呐喊。1937年,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报业扎根广袤大地,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两大展览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大地建设发展的时代缩影,体现出报业对社会沧桑巨变和新时代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合肥地铁8号线完成首列列车上线热滑

聚沙成塔,涓滴成流。“10余家”——这是1978年中国开展外贸业务的专业总公司数量。“64.5万家”——这是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的数量。两个数字,描摹了数十年来各类外贸主体勇敢“出海”的身影。

台湾有高中生全然不知“大禹治水”,家长震惊

新建丽水机场是丽水人民的共同梦想,在公开征名建议方案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并报军地有关主管机构核准,新建丽水机场正式命名为“丽水机场”。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自主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路上难免困难重重,但唯有不畏艰险逾越这座“高山”,才能促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

财政部: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667亿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持续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畅通国内国际物流通道网络。

北京延庆等195个县级行政单位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赛后,本赛段冠军达维德·佩尔西科难掩激动,他说:“能获得这个赛段的冠军,我非常开心,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获得如此荣誉。我要感谢队友的配合,同样感谢祁连县当地民众的加油鼓劲。”(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